什么是精益成本(买卖港股怎么开户)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什麼是精益成本管理,怎麼產生的?
一箇企業所具有的優勢或劣勢的顯著性最終取決於企業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對相對成本和收入有所作爲,低成本成爲衡量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的兩個重要標準之一。加強成本管理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在企業經營戰略中已處於極其重要的核心地位,它從根本上決定着企業競爭力的強弱。
現代經濟的發展,世界範圍內的企業競爭,賦予了成本管理全新的含義,成本管理的目標不再由利潤最大化這一短期性的直接動因決定,而是定位在更具廣度和深度的戰略層面上。從廣度上看,已從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發展到供應鏈成本管理;從深度上看,已從傳統的成本管理,發展到精益成本管理。
現代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長期成長和發展。因此,成本管理目標必須定位在客戶滿意這一基點上,立足於爲客戶創造價值的目標觀,已遠遠超越了傳統的以利潤或資產等價值量爲惟一準繩的目標規,它服務於確立企業競爭優勢,形成長期有效的經營能力。現代企業的競爭,不僅僅是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己擴展到企業的整個供應鏈之間的較量。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表現爲企業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企業供應鏈中的有關各方如供應商、製造工廠、分銷商、客戶等各環節的資源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整個供應鏈成本低於相互競爭的其他供應鏈,該供應鏈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處於供應鏈上的各節點企業的成本隨着供應鏈成本的優化而降低,企業的競爭力會得到加強。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於追求最小供應鏈成本。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中不斷地消除不爲客戶增值的作業,杜絕浪費,從而達到降低供應鏈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特殊化多樣化的需求,使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什麼是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是以客戶價值增值爲導向,融合精益採購、精益設計、精益生產、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務技術,把精益管理思想與成本管理思想相結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它從採購、設計、生產和服務上全方位控制企業供應鏈成本,以達到企業供應鏈成本最優,從而使企業獲得較強的競爭優勢。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十分豐富,管理方法很多,形成了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方法體系。如果孤立地看每一箇思想,每一種方法,不能準確把握精益成本管理的精髓。精益成本管理的每個管理思想,每種管理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之間有聯繫的,一種方法支持另一種方法,方法又保證思想的實現,只有把供應鏈的精益管理思想與方法有機地組合起來,構成一箇完整的精益成本管理系統,才能發揮每種方法的功能,才能達到系統的最終目標——質量是好的、成本是低的、品種是多的、時間是快的。精益成本管理不斷追求增加企業的競爭力,這是系統的最高層次的目標。
精益生產的宗旨是在企業整個供應鏈環節“杜絕一切浪費”;作業成本管理以作業動因爲切入點,作爲整個精益成本管理的基石;敏捷製造的目標是“速度”和“滿意度”,以達到綜合性競爭能力;ERP系統實現了整個供應鏈信息系統的集成性、準確性和實時性,同時梳理了業務運作流程。精益成本管理以供應鏈作爲整個成本管理的連接紐帶,以ERP彙集供應鏈各方的信息,達成精益成本管理目標。
精益成本管理的內容有哪些?
由於精益成本管理主要對象爲供應鏈成本的各個方面,依據供應鏈成本的劃分,精益成本管理具體來說應包含以下內容:
精益採購成本管理
國外學者研究認爲,採購費用約佔銷售收入的40%一60%,採購成本在企業供應鏈成本中佔有很大的比重,降低採購成本,成爲降低供應鏈成本的關鍵點之一。
精益採購成本管理正是以採購爲切入點,通過規範企業的採購行動,實施科學決策和有效控制,以質量、價格、技術和服務爲依據,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數量採購需要的物資,杜絕採購中的高價格和一切浪費。
精益採購成本管理依託於精益採購來實現,精益採購要求建立健全企業採購體系,使採購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建立決策透明機制,實行必要的招標採購,使隱蔽的信息公開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採購價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開的原則,來選擇好供應商,採用定向採購的方式,即對每一種所需的物料,按質量、技術、服務和價格幾方面的競爭能力,來選擇供應商,並與之建立長期、互惠互利的戰略伙伴關係,實現供應渠道的穩定和低成本;通過與供應商簽訂在需要的時候提供需要的數量、需要的品種的物料協議,實施適時採購,得到縮短提前期、減少物料庫存。精益採購使採購的每一環節、每一過程的成本實現了精益化控制的目標,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充分體現。
精益設計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的重點應放在產品開發階段,並將其看成是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國外資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產品是在產品設計階段形成的,因此,成本規劃工作要貫穿產品開發的全過程,大體上要遵循以下程序:
(1)確定新產品開發任務的同時規定新產品開發成本。目標成本是按照市場預測的銷售價格、企業中長期計劃目標利潤應用售價減法公式來確定的;
(2)目標成本按照產品結構分解落實到產品的各個總成本和零件上;
(3)產品開發的每個階段對目標成本實際達到的水平進行預測和對比分析;
(4)根據分析對比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價值工程和價值分析方法,研究和採用降低成本措施,保證不突破目標成本。
新產品目標成本在產品設計任務書中,與主要性能指標、質量指標一樣,對指導產品開發工作有剛性指令作用。當開發出來的新產品達不到目標成本又無法改進時,它就會像一把鎖一樣把開發出來的新產品鎖住。因爲它直接關係到一箇產品投入市場的命運。作好新產品目標成本控制工作,產品開發人員的業務素質至關重要,設計人員既要精通產品設計開發技術,又要掌握必要的成本業務知識;而成本控制人員應當是既懂技術經濟分析,又懂產品設計製造的複合性人才。
精益生產成本管理
成本改善是在生產製造領域進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動,也是通過徹底排除生產製造過程的各種浪費達到降低成本的活動,精益生產成本的改善有下列幾種方法:
(1)改善製造技術降低成本。製造產品有兩種技術:一種是生產技術,又稱固有技術;另一種製造技術是指能夠熟練地掌握使用現有設備、人員、材料和零件的技術,又稱之爲管理技術。精益成本管理方式之所以能夠超越傳統成本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管理技術的成功運用;
(2)開展價值工程和價值分析,把技術和經濟結合起來考慮,在確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
(3)依賴精益生產,消除一切浪費,實現精益生產成本管理。精益生產方式的成功實現需要全體員工的積極支持。團隊活動和全體員工自覺化,是精益生產方式很重要的特徵。精益生產是一項革命性的變革,它不僅要求生產技術自動化、生產管理現代化,而且要求員工的現代化,要求全體員工發揚團隊精神實行自覺化,沒有全體員工自覺化,精益生產是不可能實現的。對員工的素質有下列要求:思想觀念新,要樹立適應精益生產方式的市場觀念、集體生產觀念、精益思想和主人翁意識,能自覺地進行自主管理;業務技術精,要求員工一專多能,能一人多工位操作,並有能力參與管理和技術工作;團隊協作好,要求員工發揮團隊精神,依靠集體智慧去解決生產中的難題;精益精神強,要求員工把精益思想付諸於行動,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不斷改進和不斷完善。
(4)採用作業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是一種以作業爲基礎的成本管理方法,它將管理重心放在作業上,並以提高客戶價值爲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使美國企業獲得再生的管理方法。作業成本管理模式下,通過作業對資源的消耗過程、產品對作業和資源消耗過程的成本動因分析,判別作業和產品對資源的耗費效率,識別有效作業和無效作業、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從而消除無效的或不增值作業,使成本控制從產品級精細到作業級,在一定意義上真正體現了精益成本管理思想。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在企業供應鏈成本中佔有較高的比重,在製造業或零售業中更爲突出。物流成本主要包括運輸成本、存貨成本、倉儲成本和管理費用等。在保證客戶價值需求的情況下,追求物流成本最小,這是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標。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可以通過精益物流來加以實現。精益物流要求以客戶需求爲中心,從客戶的立場來確定什麼創造價值,什麼不創造價值;對供應鏈中的採購、產品設計、製造和分銷等每一箇環節進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費所在;根據不間斷、不迂迴、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廢品的原則制定創造價值流的行動方案。及時創造僅由客戶驅動的價值,一旦發現有造成浪費的環節就及時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融合在精益物流之中,實現了物流的準時、準確、快速、高效、低耗,同時達成了物流成本管理的精益化。
精益服務成本管理
精益服務成本是指在滿足客戶一定價值需求情況下的最小服務成本。服務成本是企業的支出,旨在通過服務從而增加客戶價值,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吸引更多的客戶。服務成本與消費者購買成正比,企業支出的服務成本越大,爲客戶提供的各種服務項目就越多,方便和滿足客戶程度就越大。爲了增強競爭力,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對客戶的服務,服務成本已成爲企業供應鏈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服務成本的增加,可以增加客戶價值,提高客戶滿意度,促進產品的銷量,但並不意味着越大越好。服務成本的增加形成企業總成本的增加,過高的服務,超出了客戶預期的滿意水平,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則。精益服務成本管理就是要將服務成本控制在一定的客戶價值需求的基礎上,保證客戶滿意的最小值。精益服務成本管理的思想體現在既滿足客戶需求,又不造成任何服務成本的浪費。
精益成本管理是在對企業供應鏈成本分析的基礎上,以客戶價值增加爲導向,實現整個供應鏈成本最小的成本管理新理念,它突破了傳統的以利潤爲導向的成本管理模式,爲成本管理開創了嶄新的思維空間
精益管理培訓機構是如何闡述精益成本的管理思想的呢?
精益成本的管理思想:
不論最大量生產方式,還是精益生產方式,都在謀求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增加,但思想觀念和具體做法有着明顯的差別。
精益成本管理:
企業製造的產品按高出成本的價格出售,其差額就是利潤。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價格-成本=利潤
企業以盈利爲目的,在如何達到利潤目標上通常採用產品成本加上適當利潤確定售價的辦法。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稱之爲成本加法公式:
成本+利潤=售價
即:花了這麼多的成本加想要得到的這些利潤等於請按此價格出售。在這個公式中,利潤是預訂的目標,是固定的,成本的多少就決定了價格的高低。不管成本有多高,都要把超出的那一部分費用轉嫁給用戶,以確保利潤目標的實現。這種做法,只有在產品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才能採用,而在當今競爭激烈的買方市場中是行不通的。因爲在產品使用價值相同的情況下,用戶首先選擇價格便宜的產品。如果由於成本過高而價格昂貴,用戶就不買你的產品。企業不僅不能得到期望的利潤,反而會降低產品的競爭實力,遭到適得其反的後果。
精益生產方式認爲,產品的售價是消費者對該產品的正確評價確定的,通俗地說就是按照市場的商情確定的,不是按產品的實際成本確定的。因而,主張把成本加法公式倒過來,轉化成售價減法公式:
售價-利潤=成本
就是以用戶能接受的售價減去確保必要的利潤等於只能用這些成本製造。在這個公式裏,售價是由市場決定的,當售價作爲常量或者需要降低時,若要取得預期的利潤,就必須從降低成本找出路,這是利潤真正的源泉,從成本加法公式到售價減法公式的轉化,在思想觀念上就是以“成本決定售價”到“售價決定成本”的轉變。從這個基本觀點出發就可以派生出一系列思維方法和管理體系的變革:
①在確定方針目標上,要摒棄那種單純依靠提高價格,轉嫁費用負擔,來增加企業盈利的做法,把工作重點放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內部潛力,降低成本上;
②在成本控制內容上,要從生產領域的產品製造成本延伸到開發領域的新產品目標成本,從源頭控制住成本;
③在管理組織上,要從單純依靠少數成本管理專業人員擴展到企業職工全員參加,人人當家理財,開展各種降低成本的改善、改進活動,抓好深層次的成本控制。
總結了就是使降低成本的活動貫穿於生產經營活動的自始至終,實行全員、全時、全過程的成本控制。這是精益化成本管理的本質要求。
精益生產成本管理的內涵是什麼?
1.成本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成本管理工作與企業相關業務結合較少,多數企業的成本管理相對比較粗放。精益生產思想、精益管理理念爲成本管理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想空間,精益化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資金投入獲得最大效益,而實現精益管理就是要消除每一箇環節、程序和流程的誤差和缺陷,不斷改善企業流程,用更少的投資、更少的人力、更少的庫存資金佔用完成預期的生產經營、公司運營任務,這就有賴於在成本管理各方面進行“精益化”改造。精益管理和成本管理目的性一致,使兩者的結合有了共同的基礎,精益成本管理理念也應運而生。
2.一箇企業所具有的優勢或劣勢的顯著性最終取決於企業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對相對成本和收入有所作爲,低成本成爲衡量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的兩個重要標準之一。加強成本管理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在企業經營戰略中已處於極其重要的核心地位,它從根本上決定着企業競爭力的強弱。成本控制的基礎在於從企業內部管理入手,採用各種科學管理方法,提高內部勞動生產率,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當然這些方法是有限度的,就是當爲了提高勞動生產率所發生的必要支出與提高效益帶來的收益相平衡時,就達到了一箇臨界點,過了這個臨界點就會得不償失。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