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提醒:识别“反催收”500etf黑产 避免踩坑被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我們先來看一箇真實案例。
曾女士曾通過平安普惠融資服務申請到50萬元貸款,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償還貸款。曾女士致電平安普惠官方客服熱線要求延期還款,電話中,曾女士聲稱具體延期方案會由其律師進行協談。平安普惠客服在溝通中發現,曾女士聘請的“律師”並無律師資質,也無正式委託書,立即提醒曾女士“律師”身份可能有假,建議曾女士不要輕信謠言。但曾女士對自己聘請的“律師”深信不疑,拒絕了平安普惠的建議,並聽從“律師”安排,拒絕按照貸款合同約定繼續還款,直至逾期並理賠。
2024年6月,曾女士再次致電平安普惠官方熱線,諮詢還款情況。電話中,曾女士氣憤地表示:所聘請的“律師”不僅沒有幫其協商還款金額,還拒絕退還前期支付的5000元律師服務費,最終,曾女士不僅損失了5000元諮詢費用,甚至導致其貸款債務“被動”理賠,徵信受損無法挽回。
“反催收”陷阱五件套
這裏,我們要先給網友介紹一箇名詞——“反催收”。
什麼叫“反催收”?就是黑灰產組織爲債務逾期人提供服務,根據還款金額進行高額抽成。現實中,這些組織可能以“反催收中介”“投訴代理”的面貌出現。
在“反催收”行爲中,有五種模式最爲常見,但它們並不能爲債務人真正減免、優化債務。相反,它們還將使債務人錢財及徵信受損,同時,個人信息安全也可能會受到各種威脅。
套路一惡意投訴
伎倆:反催收組織在收到欠債人委託後,會以欠款人名義遞交不實資料給監管機構,僞造諸如受到經濟變化影響、生活變故、生意失敗等原因而喪失了還款能力,並向監管機構投訴放款銀行不願意與客戶本人進行協商還款,不願意對欠款進行長期分期,放款機構採取不當催收手段等情況。請求監管部門介入,迫使銀行妥協,達成他們逃廢債的目的。
套路二僞裝可憐
伎倆:反催收機構將指導欠款人僞造一整套欠款人經濟困難證明、失業證明,甚至是殘疾人證明等材料。以此包裝欠款人很“可憐”的處境,甚至一些極端的反催收機構會教唆欠款人用“以死相迫”的方式威脅銀行。
“反催收”帶來的危害
危害一失信風險
欠款人一旦使用虛假資料,銀行機構發現後將會通過民事、刑事的方式訴諸法律,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一旦涉及訴訟,將會存在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風險,將來有可能會在貸款、交通出行、子女受教育資源等方面受到限制。
危害二產生信用污點
一旦欠款人逾期後,銀行機構將如實向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申報欠款人的逾期記錄,欠款人將產生信用污點。
危害三個人信息泄露
由於輕易將個人信息或隱私透露給“反催收”灰產組織,導致個人信息在各種地下渠道被反覆倒賣。債務者收到垃圾短信、騷擾電話、垃圾郵件的幾率大大增加,甚至個人賬戶財務容易遭受損失,極易成爲電信詐騙的目標。此外,不法分子還可能利用你的個人信息,進行網貸申請、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提醒>>
反催收、徵信修復都是騙局
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徵信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市場上所有關於“徵信修復”“徵信洗白”的宣傳都是虛假的、非法的。他們假冒權威專家、專業律師等,故意混淆“信用修復”、“徵信異議”的概念,自創了“徵信修復”的名目。有的以“徵信修復、洗白、鏟單”“異議投訴諮詢、代理”爲名,開展虛假宣傳;有的誘導信息主體委託其“代理徵信維權”,要求信息主體提供身份證件、銀行卡號、聯繫方式等重要敏感個人信息,並支付高額服務費,有的收取高額費用後失聯,有的教唆個人用“非惡意逾期”等理由無理投訴,甚至僞造虛假材料等非法手段進行惡意投訴。通常修改失敗後,“非法徵信修復”團伙不退款或失聯,甚至會威脅信息主體財產安全。
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提醒消費者:應時刻對非法“反催收”機構保持警惕,不要相信網絡中“代理維權”“代理協商”“停息掛賬”等虛假宣傳,也不要輕信聲稱具備律所資質的組織或個人提供的“法律諮詢”。同時,消費者務必保護好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將本人身份證信息、卡片信息、通訊信息等泄露給“反催收”機構,避免個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或買賣,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