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炒股知识 » 正文

兼具金中牧股份600195历史资金流向融与科技属性!剖析陆金所控股内含价值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如何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是陸金所控股對客戶的價值所在。

作爲中國平安孵化出的數一數二的上市巨頭,很多人對陸金所控股(LU.US;06623.HK)並不瞭解。在中概股中,陸金所控股是一家基本面十分特別的公司,其市場定位、業務模式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說沒有同業競品。陸金所控股,既不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這般“大象”,也不是曾經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通過大膽特色轉型,已經成爲兼具金融與科技屬性的新型上市公司。

雙牌照、強金融屬性的專業零售信貸服務提供商

翻開陸金所控股近一年財報,已經全無原來那個熟悉的“陸金所”的痕跡。近年來,陸金所控股徹底拋去了全球最大P2P平臺的歷史(陸金所平臺於2024年8月開始不再提供P2P產品,存量於2024年清零),並幾乎完全放棄了線上財富管理業務。隨着旗下平安普惠、平安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蓬勃發展,陸金所控股已成爲一家專業化零售信貸服務提供商。

根據陸金所控股今年4月的港股招股書,旗下兩大業務主體有着明確的專業分工,小微貸款業務由平安普惠(融資擔保牌照)開展,消費金融業務依託平安消費金融公司(消費金融牌照)開展。

平安普惠業務集羣的核心是平安普惠融資擔保公司,是陸金所控股的主要業績貢獻來源,而平安普惠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微企業主,這樣的客羣定位是獨一無二的。

據陸金所回港的招股書顯示,2024年底,平安普惠大約82%的貸款餘額來自小微企業主,平均貸款期限在38個月以上,無抵押貸款件均爲24萬元,有抵押貸款件均爲44萬元。

一箇“主”字體現了平安普惠與傳統銀行在普惠型小微信貸上的不同側重點,傳統金融機構更傾向於向法人授信,而平安普惠則是貸款給企業所有者,貸款給個人。

從件均看,其放款額度要比其他助貸平臺高很多,但又比銀行的企業貸款低很多,客羣定位更偏向銀行與助貸之間的夾層客戶。

爲了與這個客羣匹配,平安普惠的業務模式也是獨一無二的。近兩年,陸金所控股一直強調發揮自身融資擔保牌照優勢,推進“100%擔保模式”,即完全由平安普惠擔保進行增信。

這與主流的“輕資產”模式背道而馳,其實也不難理解。

近年來宏觀經濟的壓力對於小微企業的影響尤爲嚴重,信貸資產質量的惡化帶來第三方增信成本提升,但小微企業經營本就捉襟見肘,信貸機構難以將更高的增信成本轉移給小微企業,極大地限制了平安普惠的信貸業務擴張。

於是利用自身的牌照優勢,通過自家的融資擔保公司來提供增信服務。

一方面,100%擔保模式能最大程度提升合作銀行的信心,讓它們對小微貸款“敢貸願貸”,有助於擴大中長期的業務體量。另一方面,過去客戶向保險公司支付的信用保險費以後可以由自己來賺,從而多了一條提升收入利潤的渠道。

爲了充分覆蓋分散經營的小微企業主,平安普惠擁有數萬人的線下獲客、服務隊伍。如果說互聯網平臺做信貸是數據驅動,傳統銀行是網點驅動,那麼平安普惠的核心模式則是隊伍驅動。公司擁有線下數萬人的直銷隊伍及數十萬平安壽險代理人隊伍推薦,與中國平安同源的強大執行力也成爲這支隊伍獲客能力與效率的有效保障。這一資源是任何一家銀行或互聯網平臺都無法撼動的堅實壁壘。

平安普惠擁有十幾年的小額信貸及風控經驗,擁有平安集團強大的綜合金融數據,擁有數萬人的線下隊伍“走街串巷與客戶面對面交流、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里’”……這些獨特的資源稟賦讓平安普惠在它的細分目標市場,累計貸款餘額3663億,服務了約2000萬客戶,一路高歌猛進。

強大的業務能力加上風險分擔能力,構成了陸金所控股的商業價值。

爲了平滑經濟週期帶來的單一業務風險,陸金所控股非常務實地推進多元化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旗下消費金融業務。

平安消費金融公司於2024年成立,發放貸款總額從2024年的6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446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161.95%;消金貸款餘額借款人數量從2024年16.8萬人增加至2024年的130萬人。2024年公司着重發力消金業務,第三季度,消費金融業務新增貸款達206億,環比、同比分別增長15.3%和48.5%。截至第三季度末,消費金融貸款餘額累計達361億,較上季度末增長9.9%,較上年末增長29.4%;消金貸款不良貸款(NPL)率由6月30日的2.2%下降至1.9%。

作爲國家政策鼓勵、核心金融牌照的消費金融模塊,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在陸金所控股新增銷售中的佔比已提升至三季度的約40%,在小微貸款業務短期承壓時,消費金融作爲身處成長期的有效補充,對陸金所控股的價值巨大,且預期價值還會持續提升。

全流程AI科技獨樹一幟

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陸金所控股十分強調充分發揮金融牌照優勢,而其三季報中技術平臺收入佔總收入的40.5%(曾經最高超過80%)。

原因在於,平安普惠、平安消費金融的業務都是全線上化的,APP是辦理貸款業務的唯一入口,相關服務收

費即技術平臺收入。

平安普惠APP體驗畫面

筆者下載體驗了平安普惠的APP,可以說是一次很酷的科技體驗。入口功能清晰,全流程由擬人AI視頻對話、引導,可支持OCR識別證件等,進行遠程信息錄入,可快速完成全部貸款申請環節。如果中途關掉APP,再次進入會從上次退出的環節開始,還會接到人工客服電話協助解決問題。

平安普惠線下的諮詢顧問,本身不辦理貸款申請,而是努力推廣這個線上申請流程,同時提供各種非標的諮詢服務,解決業內詬病的“數字鴻溝”問題。

陸金所控股CTO毛進亮曾在採訪中表示,“陸金所控股比金融機構更懂互聯網,比互聯網更懂金融機構。”

傳統的金融機構是“線下強、線上稍弱”,而互聯網公司則是“線上強、線下基本沒有團隊”。相比其他機構,陸金所控股在O2O結合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陸金所控股把這種結合叫做“AI+O2O”服務模式。經濟觀察網公開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AI智能貸款解決方案“行雲”(即筆者體驗的流程)已累計服務客戶1572萬人,客戶累計獲得借款2070億元,申請流程平均耗時降低31%,斷點數改善50%。今年前三季度,智能客服平臺累計服務客戶620萬人次,智能客服平臺解決率超82%。

通過線下人工服務網絡,擴展科技的邊界,有助於充分發揮科技互聯優勢,連接人與社會生活,打通公衆享受金融服務的渠道,賦予科技人性。

金融行業經常給人“冷冰冰”的感覺,如何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這也是陸金所控股對客戶的價值所在。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创业融资]显卡挖矿被抓判几年 显卡挖矿寿命一般几年
相知相伴重塑重生 郭树忠教授、师俊莉主任同威股份资金流向出席第十四届美沃斯大会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