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涨跌榜 » 正文

「申万菱信中证军工」美联储加息a股会怎样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美聯儲提高利率。

9月21日,美聯儲再次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3.00%-3.25%。這是美聯儲今年第五次加息,也是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創下美聯儲40多年來最快加息紀錄。

公募普遍認爲本次會議結果符合市場預期,消息公佈後市場一度上漲。但鮑威爾隨後關於經濟軟着陸的不確定性聲明引發市場悲觀情緒,發佈會後市場大幅下跌。就美股而言,在經濟下行、政策艱難的背景下,仍然不具備深度的安全緩衝,短期波動在所難免。

就a股而言,美聯儲加息短期內可能對增長風格產生負面影響,但經濟觸底的積極因素正在逐步發揮作用,市場中期前景相對樂觀。

加息預測相對充分

衰退預期引發市場擔憂

在6月、7月和9月連續三次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加息75BP,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推高至3-3.25%。美聯儲9月份再次加息7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主席Powell在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抗通脹仍需繼續加息,削弱了軟着陸的可能性,引發市場對全球流動性持續收縮的擔憂,美股暴跌。

國泰基金介紹,北京時間今日凌晨,美聯儲召開9月FOMC會議,一致投票決定將基準利率上調75bp至3.00-3.25%,符合市場預期。美聯儲的點陣顯示,22年末利率中樞達到4.4%。會議結果公佈後,美股漲幅一度轉漲。從緊縮預期來看,市場定價相對充足。

與此同時,國泰基金錶示,美聯儲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的態度偏鷹,削弱了美國經濟軟着陸的可能性,引發市場悲觀情緒。發佈會後,市場急轉直下,反映衰退預期的倒掛2年/10年期利差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具體來說,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準普爾指數。P 500收盤分別下跌1.7%、1.8%、1.7%,VIX恐慌指數劇烈波動,收於27.99,爲7月以來最高;美元指數升至111上方;10年期國債利率下行3bp至3.52%,但2年期/10年期國債利差擴大至52.3bp,3月期/10年期國債利差小幅收窄至23.3bp;COMEX黃金期貨上漲0.2%,至1679.1美元。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錶示,本次會議前,美股連續下跌,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雙雙上漲,表明市場已基本充分消化75BP的加息預期。會議期間,各類資產價格大幅波動,美債利率一度飆升至10年來的3.6%以上。會後“一定時間會放緩加息步伐”的表態被解讀爲鴿派信號,收益率再次降至3.5%左右。美股會議期間一度大漲,但聲明中其他增量信息有限。鮑威爾在記者會上發表講話後,美國三大股指再次掉頭向下。

摩根士丹利基金也指出,8月美國CPI同比增長8.25%,高於預期,而核心CPI同比和環比均有所上升。結合前期美聯儲主席Powell在全球央行會議上發表的鷹派言論,市場上沒有人預計在9月美聯儲會議前加息不到50個基點。美國東部時間9月21日,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75個基點。到目前爲止,美聯儲今年已經將利率提高了300個基點。

雖然這次會議加息3碼沒有超過t

與此前市場預期不同的是,市場此前認爲美國通脹可能在6月份確立拐點,然後下行。美聯儲將在今年完成加息,明年甚至開始被納入降息預期。但本次會議透露的信息暫時打消了降息預期。並且會議還將美國今年的增長預期從1.7%下調至0.2%,同時將2023年的增長預期從1.7%下調至1.2%。對於美股來說,流動性收縮預期加強,疊加增長預期下調,最終呈現下跌態勢。

美聯儲議息會議加息75bp且態度相對偏向,引發市場對全球流動性持續收縮的擔憂。標準普爾。標普500指數下跌1.7%,納斯達克下跌1.79%。

德邦基金也表示,加息本身並沒有超出市場預期。美國通脹數據公佈後,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加息75BP。

但此次會議超出預期之處在於,美聯儲位圖顯示,美聯儲將在2023年底前加息至4.25%-4.5%,終點利率爲4.75%,比此前預期的加息終點高出25BP。這也意味着美聯儲年內將至少加息125BP,而從位圖中可以看出,2023年美聯儲可能不會像市場預期的那樣降息。所以議息會議後,美股回調,美元指數創新高。

博時基金評論稱,會後美聯儲主席的言論表明美聯儲不會很快結束加息;致力於降低通貨膨脹,並承諾將其保持在2%。美聯儲釋放的信號略顯鷹派。

中融基金總結,參考8月下旬傑克遜霍爾會議以來CME利率期貨市場走勢,美聯儲加息符合市場預期。與上次會議相比,美聯儲縮桌的位置沒有什麼變化。不過,美聯儲成員屬於鷹派,他們大多認爲2023年政策利率至少應達到4.25-4.50%。

,這表明年內或仍需加息75BP與50BP。美聯儲官員對2023年政策利率預測中值爲4.6%,高於會議前CME市場預期50BP左右。

美股短期波動或加大

科技板塊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談及此次美聯儲加息對美股的影響,多家基金公司認爲最新經濟預測暗含經濟衰退的風險,短期美股承壓。

中融基金稱,鮑威爾的講話也延續了傑克遜霍爾會議後的政策立場,但市場可能還是會朝着下行的方向進行定價。當前預計美國經濟不排除2023年上半年進入下行的可能,判斷在明年年初市場或將延續寬鬆。

上投摩根基金認爲,8月通脹數據主要由工資和租房成本上升所帶動,而這二者都具有很強的粘性,預計至少在未來的一年內都將對整體通脹數據造成持續的影響。而本次會議前瞻指引顯示委員會預期今年年底的核心PCE落在4.5%左右,相較美聯儲的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美聯儲維持緊縮政策以抑制通脹仍是年內的主基調。

另外,利率點陣圖顯示委員們預期年底的基準利率中位數爲4.25%左右,代表在未來11,12月兩次會議或仍有至少5碼的升息空間;委員們預期2023年底基準利率的中位數爲4.5%左右,代表明年上半年或仍將持續升息,但升息幅度將較今年緩和。

匯豐晉信基金宏觀及策略師沈超指出,目前美國通脹數據回落速度不及預期,核心CPI仍在上行,通脹仍具韌性。同時美國居民部門受益於政府部門補貼,擁有比過去更健康的資產負債表,美國居民消費將有更高的韌性。在通脹和消費均雙韌性背景下,美聯儲有鷹派加息的緊迫性和底氣,預計後續仍將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錶示,增長預測方面,2023年GDP增速預測由前次預測的1.7%大幅下調至0.2%, “軟着陸”目標基本放棄,堅定了通過犧牲需求彌合供需缺口壓降通脹的決心;通脹預測方面,2023年PCE預測由前次預測的5.2%進一步上調至5.4%,反映當前通脹回落速度慢於Q2美聯儲的預期。從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聲明來看,對未來通脹上行風險的評估和7月保持一致,主要源於俄烏危機;失業率方面,美聯儲對年末的就業市場仍然保持樂觀,認爲失業率將在年底小幅反彈至3.8%(前期預測爲3.7%)。

德邦基金認爲,在資產配置角度上看,美聯儲加息繼續保持鷹派,這將對美股市盈率持續造成壓制,短期美股可能都會有較大的下行壓力。

對於美股而言,近期回調提供了中長期較好的佈局機會,當前納斯達克100指數估值處於近五年的低位,配置性價比突顯,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此外,美股市場以機構投資人的長期資金爲主,如果未來指數繼續下行,在未跌破前期低點前,估值就有很大的概率創下近5年的新低,投資者可採取分批低吸的策略來佈局。

國泰基金分析,6月中旬以來大盤指數標普500的 22-23年盈利增速預測從10.6%和10%分別下修至8.0%和8.4%,儘管市場對盈利下行有所定價,但僅爲輕度衰退的預期情形;若出現基準預期之外的更加激進的加息預期,或供給衝擊再現,則可能引發盈利端更大的深度調整。估值端來看,標普500市盈率(18.6x)儘管近期已有所回落,但仍僅略低於過去十年均值。在經濟下行、政策難松的大背景下,仍不具備深厚的安全墊,故短期波動再所難免。

此外,通脹預期現見頂跡象,長期美債利率或趨於築頂。昨日美十年期國債利率下降主要受通脹預期下降3bp所致,以TIPS衡量的實際利率基本維持不變,體現出鷹派加息路徑已被市場較充分地計入預期,而長期通脹預期也出現先於短期通脹預期扭轉的跡象。我們認爲雖然短期內通脹黏性仍然較強,但見頂回落的方向維持不變,疊加四季度的高基數效應,預計年底前CPI同比增速回落至6-7%區間仍是基準預測。在此基準情形下,作爲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十年期美債利率若能企穩甚至邊際回落,包括美股在內的各類資產或有望獲得喘息之機。

在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看來,美聯儲大幅加息,一是會抑制需求,推動失業率上升,增加經濟硬着陸的風險,而美國內需下降也將導致相應出口國的貿易條件惡化;二是全球資金迴流美元,引起其他國家幣種貶值;三是美債利率上升、美元升值,增加新興經濟體的外債償付壓力。

“預期差乃一切波動之源”。李湛說道,8月失業率回升,使得市場對上週的CPI數據抱有極大期待;而CPI降幅不及預期,美聯儲加息預期落地,美股三大股指全面下跌,美債回調。本週海外股債波動可能再次加劇。但我們預計,目前是美聯儲最鷹的階段,在兼顧資產表現的前提下,中期選舉前後美聯儲表態或轉向溫和。

A股成長風格承壓

中期前景相對樂觀

談及此次加息及美聯儲美聯儲加息短期可能會對成長風格產生負面影響,但託底經濟的積極因素正在逐步發揮作用,對市場中期前景保持相對樂觀。

匯豐晉信基金宏觀及策略師沈超分析稱,美聯儲加息對A股影響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鷹派加息導致美股下跌,全球風險資產偏好回落,A股也有可能受到情緒面衝擊。第二是加息導致美元進一步走強,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有可能導致資本流出壓力。第三美聯儲加息將導致全球需求回落加快,我國外需面臨回落的壓力,可能會影響部分行業的業績表現。

沈超進一步強調,“但是中國作爲大國以內需爲主,貨幣政策有以我爲主的能力和空間,美聯儲加息對A股基本面影響有限。目前市場由於風險偏好回落已經回到歷史相對低位,在當前估值低位區域,我們認爲不宜再悲觀。”

海富通基金解讀,此次會議進一步加重了市場對於緊縮的預期以及對於經濟增長壓力的擔憂。但是在整體流動性收緊、美元短期走強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匯率和資金流出壓力並非必然。雖然我國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美國加息、國內通脹中樞抬升的制約,社融同比略有下行,但聚焦於國內基本面,貨幣政策託底經濟明顯,流動性整體仍合理充裕。隨着國內穩增長政策進一步發力,中國繼續保持流動性寬鬆並先於海外經濟體復甦仍是大概率事件,A股相比美股更有韌性。在經濟弱復甦背景下,A股仍將以結構性機會爲主。

目前,A股市場估值已處於相對偏低的水平,近期成交持續縮量,目前的市場情緒已接近今年四月下旬的低迷水平。當下,或是做中期佈局的較好時間窗口,配置上可適度均衡。交易型投資者可從自身需求出發逢低佈局;價值型投資者可以定投的方式長期投資,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

永贏基金認爲,對A股而言,外部流動性收縮、美股走勢等相關事件對A股影響更多呈現爲短期事件性影響,國內資產的定價主邏輯還是看內部基本面預期與貨幣環境。近期匯率出現一定波動,更多還是希望在美元指數走強的背景下釋放匯率彈性,更好地發揮匯率在國際收支中的“穩定器”作用。國內貨幣政策預期仍然“以我爲主”,此外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在逐步落地發力,呵護國內經濟增長的態度沒有變化。

A股方面,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錶示,近期市場受國內經濟內生動力弱、海外加息和衰退風險、中美摩擦等因素,出現明顯風險偏好回落和指數走弱,但從中長期來看,市場估值已經偏低,成交持續縮量表明市場情緒也已經接近歷史區間的極致水平。

雖然貨幣政策受美國加息、國內通脹中樞抬升的制約,社融同比略有下行,但今年貨幣政策仍聚焦於國內基本面,流動性整體維持相對寬鬆態勢,貨幣政策託底經濟下行明顯。託底經濟的積極因素正在逐步發揮作用,對市場中期前景保持相對樂觀。

信達澳亞基金認爲,市場整體大的拐點可能在中期選舉後。中期不確定性的消邇更多的還需要看美國對通脹的政治壓力下降後才能給出較爲靠譜的判斷,長期資金要在國內外預期均穩定時纔有配置的機會。同時宏觀研究員認爲匯率/地產/外需的壓力在接下來一段時期仍然存在,但也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結構性亮點(如歐洲加大對華製造業投資,高端產業升級)。

上投摩根基金則建議,在歐美經濟成長減緩、投資情緒低迷的情況下,亞洲經濟和市場未來或相對有更好的機會,包括目前在週期和貨幣政策上均與歐美錯位的中國,以及通脹和政策相對溫和,陸續擺脫疫情重新開放的部份亞洲經濟體。最後,多元分散仍是有效控制波動的方式之一,投資人宜擴展自己的投資視野,避免集中在單一資產、單一區域或單一產業。

針對美聯儲加息對國內的影響,李湛預計,一是增加人民幣貶值壓力。二是中美國債利差倒掛,資金外流壓力增大。今年前7個月,債券通境外持有量共計下降4924億元;截至上週五9月16日,外資持有A股佔流通A股市值的比重從年初的4.04%降至3.75%。三是海外“預期差”給國內資本市場情緒面造成衝擊,風險偏好下降。

目前加息75BP的預期已基本消化,如果本週超預期加息100BP,短期可能會對A股有衝擊。但整體來看,A股大概率延續9月以來股略強、債略弱的格局至月底,價值大概率仍優於成長、舊能源性價比亦仍好於新能源。

相關問答:美聯儲加息,對中國股市有什麼影響? 首先,本輪美聯儲加息對A股基本面預期影響或不大。一方面歷史上美聯儲加息不一定伴隨美國經濟下行,本輪加息對全球經濟影響有限。另一方面當前市場對明年A股基本面的下行基本形成一致預期,盈利並非市場核心矛盾。其次,人民幣或繼續保持相對強勢,即使後續美聯儲加息,資金外流風險相對可控。一方面,我國將繼續維持貿易順差,人民幣外匯需求強勢;另一方面,歐美經濟面和貨幣政策分歧難以進一步加大,美元指數進一步上行的空間有限。最後,隨着中美股市聯動更加緊密,A股面臨美股波動外溢影響。過去三次美聯儲首次加息,最近一次加息(2015年12月)前後中美股市相關性明顯在提升。隨着外資進出A股市場更加便利,全球風險偏好對A股市場的影響更直接。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300205股吧(300287股吧)
返回列表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