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试试验」经济政策走势分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在經濟壓力下,依然呈現“小溫回升”的特徵,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
最新宏觀數據顯示,經濟運行有所好轉,但當前經濟結構仍不平衡,主要表現爲供給好於需求,外需好於內需。在生產持續回暖、工業增加值持續回暖、PMI重回擴張區間、能源消費雙控回調的背景下,能源生產明顯加快,下游生產意願增強。需求方面,消費在去年疫情擾動的高基數下表現不佳,雙十一對消費的提振明顯弱於往年。製造業對固定資產投資仍有支撐作用,基建投資國債發行加快。但由於壓實工程的質量要求、項目用途調整的時滯性、終身追責等原因,年末天氣因素難以加入,政策修正後房地產投資有所回暖。外貿方面,進出口數據超預期,但價格仍是主要貢獻因素。
從宏觀調控看,“先立後破”的格局逐漸形成,以往能源消費雙重控制的“一刀切”政策得到糾正;房地產去金融化的主線不變,但追求短期內的市場穩定,滿足房地產行業合理的融資需求;年內將實施從緊的財政政策,2022年力度適當提轎毀瞎前。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穩增長提出明確要求。2022年一季度大概率大開信貸,經濟有望實現“開門紅”。
整體來看,內需依然疲軟,外需對供給有一定支撐。受此影響,先行經濟指數仍在緩慢下滑,經濟增長壓力不容忽視。前期政策糾偏、近期RRR降準等跨週期、逆週期調控政策的實施,有利於爲經濟增長積蓄能量。
能耗、物價穩定、供應保障雙控整治,促進工業生產持續回升。
11月份,工業生產同比讀數繼續小幅上升,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10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至3.8%。從三大工業生產大類來看,採礦業和電熱水業仍是工業生產回升的主要動力。採礦業同比增速6.2%,前值6.0%,電熱水同比增速11.1%,前值11.1%。兩者的高水平都與能耗雙控的整改有關。在能源價餘握格和供給增加的背景下,能源行業生產明顯加快。製造業同比增速2.5%,比上月小幅上升0.4個百分點,仍處於較低水平,但有回暖跡象。從結構上看,高技術製造業繼續領漲。11月份,高技術產業同比增速爲15.1%,遠高於行業整體的3.8%。從子行業來看,工業生產鏈下游生產意願普遍回升。主要原因是能耗雙控一刀切整改和穩定供應成效明顯,原材料價格下降帶動下游企業利潤率回升。
製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服務業小幅回落,生產端邊際經濟運行有所改善。11月份,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爲50.1%和52.3%,分別比上月變化0.9和-0.1個百分點。製造業PMI時隔兩個月後重回擴張區間,爲3月以來首次企穩回升。在供應方面,11月份,PMI生產指數爲52.0%,較上年同期上升3.6個百分點
進出口方面,出口和進口同比增速分別爲22.0%和31.7%,均高於市場一致預期。今年以來,出口韌性較強的主要原因是外需對出口有較好的支撐;國內對進口的需求得到提振,能源進口出現強勁復甦,釋放出經濟復甦的信號。仍然應該看到,價格仍然是進出口增長的核心支撐。11月份,出口價格指數爲108.1,同比增長10.5%;進口價格指數在110以上。自4月份以來,進口價格指數已連續7個月高於110。回顧過去,出口仍然具有彈性,貿易順差預計將保持高位。但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對經濟的實際拉動可能有限。
圖2:進出口超預期,貿易順差保持高位。
圖3:進出口價格指數仍處於高位,價格仍是進出口的主要貢獻因素。
圖4:餐飲消費下降,汽閉空車零售有回暖趨勢。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再次回落,製造業是支撐固定資產投資的核心動能。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繼續下降。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2%,比前值低0.9個百分點。
一是房地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長6.4%,較前值低0.4個百分點。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數提高,但當月增長勢頭疲軟是更重要的拖累因素。直接原因是當月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連續第五個月爲負,且降幅繼續擴大。從經濟發展的主線來看,“去房地產化”已成趨勢,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正在持續發揮作用,經濟發展的核心動能正逐漸向製造業轉移。值得注意的是,年內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從近期一系列會議傳達的政策基調來看,房地產市場短期內維穩需求強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發展長期租賃住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人合理住房需求。從宏觀角度看,短期內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主旋律,2022年房地產投資預期不必過於悲觀。
二是基建投資同比增長0.5%,當月同比增速爲-3.6%。下半年專項債券基金的後期發行並沒有帶來基建增速的大幅提升。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確“先立後破”的政策節奏,修復大宗商品供需錯配,壓低價格,逐步減少對基建的擾動。但年內影響仍有限,疊加末期施工受區域和天氣因素擾動較大,12月仍難發力。2022年財政政策大概率提前發力,穩定經濟增長,疊加商品價格大概率下跌,阻礙基礎設施發展的因素被清除。2022年,Q1的基礎設施發展可期。
三是製造業投資同比增加。
長13.7%,兩年平均增長3.8%,維持高位。年內製造業投資動能將依然保持強勢,支撐固定資產投資。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經濟在擺脫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發展資源向製造業傾斜。但房地產與製造業兩者之間的上下行速度並不均衡,幅度差距較大,短期內表現爲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加。展望未來,房地產市場維穩訴求增強,投資可能部分迴流地產,後續製造業投資預計將會有小幅下降。
圖5:製造業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支撐
圖6:房地產開發資金持續回落,但斜率有所好轉
CPI破2,PPI—CPI剪刀差收窄,通脹潛在風險有所降低
11月CPI同比增速上行至2.3%,較10月增速上行0.8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較前值有所降低。11月PPI同比增速回落至12.9%,較前值下降0.6個百分點,環比增速爲0%。
CPI上行至2.3%,但更多是基數較低導致,食品對CPI的拉動不及預期,非食品項拉動有所減弱。在食品方面,冬季消費旺季疊加養殖戶惜售壓欄,11月豬肉環比上行12.2%,對食品項由拖累轉爲拉動,但保供政策下蔬菜的供給端約束明顯放緩,環比漲幅大幅回落9.8個百分點至6.8%,是食品項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在非食品方面,能源消費品對非食品項的支撐作用減小。進入12月,豬肉價格保持平穩,蔬菜價格穩中有降,農業農村部也表示,豬肉價格還將維持當前水平,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非食品方面對CPI的帶動也趨於減弱。在12月基數抬升的背景下,預計CPI增速可能有所下行。
生產資料對PPI的拉動明顯減弱,11月PPI同比見頂回落,下行至12.9%,環比爲0%。生產資料對PPI的拉動快速回落,生活資料漲幅略有走擴,但對PPI影響相對較小。進入12月,油價有所回升,國內煤價維持平穩,在國內穩價保供措施繼續發揮效果,海外供應鏈逐步通暢的情況下,PPI同比已易下難上。
圖7:PPI—CPI剪刀差收窄
社融增速企穩
11月新增社融2.61萬億,同比多增4786億元,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多增額擴大至4158億元,企業債券同比由少增轉爲多增3264億元。1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27萬億元,同比由上月的多增轉爲少增1605億元。M2同比增速由升轉降至8.5%,M1增速小幅反彈至3%,結束此前連續9個月的下行態勢。M2—M1剪刀差有所縮小。11月社融讀數中,對實體貸款新增爲1.3萬億,同比少增2309億,爲主要拖累項,其主要原因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到期,表外融資規模繼續收縮。政府債表現亮眼,專項債如期發行完畢,融資端明顯回暖。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低於預期,居民中長期貸款繼續走強,同比多增擴大至772億元,反映在前期地產調控政策從緊的基調緩和下,房地產的合理融資需求得到滿足,融資端改善預示着地產銷售端或將逐漸企穩。企業部門中長貸同比少增2470億元,出現大幅減少,票據融資仍是企業貸款的主要拉動項。
圖8:11月政府融資回升顯著,高於往年同期水平
政策發力適當靠前,經濟穩增長成爲短期主要任務
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定調爲“穩”,要求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且要求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迎接二十大背景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被重提,意味着經濟穩增長成爲明年的重要任務和硬要求。
其一,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且將適度提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並提出“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預計2022年財政支出進度將加快,結合11月24日國常會要求“按照資金跟着項目走要求,梳理明年專項債項目和資金需求”項目儲備提前的動作看,明年財政政策大概率將會前置。在嚴肅財政紀律、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的要求下,地方政府推進基建發力較難持續,發力大概率主要集中於一季度。
其二,貨幣政策穩中偏松,財政貨幣政策聯動組合發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靈活適度”的表述出現在對2016年、2020年的貨幣政策部署中,都對應着寬貨幣、寬信用的年份,意味着2022年貨幣政策降準、降息的空間均已打開。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新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指向2022年財政和貨幣政策組合發力的概率較高,貨幣政策大概率將配合地方債發行形成合力。
其三,貨幣政策結構性特性明顯,定向寬信用將進一步發力。有質量的寬信用的方式促進實體經濟恢復活力是主要手段,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小微、科技、綠色是明年貨幣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也是結構性調控的重點。12月16日央行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提出“要加大跨週期調節力度,統籌考慮今明兩年銜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我們認爲“流動性合理充裕”更多體現在寬信用層面,結合今年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推出,預計明年面向小微、科技、綠色企業的融資支持將成爲主要寬信用方式。
本文源自光大信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