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9.9万元起!宇树科技推出G1人形机器人[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今年兩會期間,機器人作爲新興技術的載體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設備,人形機器人、家用機器人、機器人創新生態系統等相關的關鍵詞被代表委員們熱議。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創新驅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許禮進表示,我國高度重視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2023年、北京市、上海市等都相繼出臺相關支持政策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走進工廠,走進千家萬戶。
在上個月17日,波士頓動力宣佈推出全新的全電動Atlas機器人,在設計上擁有更輕巧的機械骨架和更的動作,如可以從地面自行站立,頭部可以180度旋轉,其靈活性確實無與倫比。Atlas具有比以往一代更強大的力量和更廣泛的運動範圍,使其能夠執行更復雜的操作和任務。
隨着人形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波士頓動力的國產機器人來了。日前,宇樹科技發佈了一款名爲UnitreeG1(簡稱“G1”)的新型人形機器人,定價9.9萬元起,甚至比特斯拉CEO馬斯克宣稱的2萬美元(約合14.5萬元人民幣)擎天柱Optimus還要低。宇樹科技此舉無疑向業界釋放了一箇信號: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價格戰已經打響。
官方數據顯示,這款機器人身高約127釐米,體重約35公斤,頭部搭載激光雷達及深度相機,續航可達到2小時,移動速度爲2m/s;擁有23-43個關節電機,具有超大關節運動角度空間;AI加持,由UnifoLM(Unitree機器人統一大模型)驅動,擁有自我學習和迭代升級的能力;力控靈巧手結合力位混合控制,靈敏可靠,可以模擬人手實現對物體的精準操作。
宇樹科技發佈的展示視頻中,G1開局從平躺開始做了一箇“鯉魚打挺”動作(類似波士頓動力Atlas的180度轉體),還展示了小跑、招手、揮棒、自我蜷縮收納、砸碎核桃、顛鍋、焊接等等動作。這些動作在過去被認爲是機器難以勝任的任務,G1如今都能輕鬆應對。
宇樹科技全稱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據企查貓顯示,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08月26日,註冊資本239.91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王興興,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智能機器人銷售;工業機器人製造;工業機器人銷售;機械設備研發;機械電氣設備製造;機械設備銷售;服務消費機器人製造;服務消費機器人銷售;伺服控制機構製造;伺服控制機構銷售等。
回看我國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情況:
——人形機器人發展處於高動態發展階段
人形機器人前期發展可劃分爲主要三個階段:技術探索階段、功能突破階段以及高動態發展階段。在技術探索階段,人形機器人僅能行走、不能預測運動控制且不能跑步;在功能突破階段,人形機器人能夠替代人類完成重力作業的功能;在如今的高動態發展階段,人形機器人具備了更高的環境感知能力、決策能力、學習能力以及運動控制能力,呈現高動態發展趨勢,爲未來應用場景落地創造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難點
相比於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更能適應於各類現實生活的場景,使得機器人能從專用轉向通用,增大規模效應成本;此外,人形機器人也是實現具身智能的物理形態之一。但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仍處於萌芽期,在軟硬件方面均存在發展難點:硬件方面靈敏度與承壓能力的協調,關節能力不能匹配運動規劃;軟件方面技術研發難度大,算法是核心,需不斷的訓練與迭代。
——人形機器人企業核心產品參數
當前人形機器人的主要佈局者多爲科技公司,也有多家跨界公司入局。小米Cyberone重建真實世界、實現運動姿態平衡、感知人類情緒;優必選WalkerX主要應用於科技展館、影視綜藝、商演活動、政企展廳;傅利葉GR-1在工業、康復、居家、科研等多應用場景潛能巨大;達闥CloudGinger2.0應用場景主要包括賣場促銷、直播賣貨、教育科研、清潔打掃、康養陪護、迎賓導覽;智元機器人遠征A1預計先應用在工業製造領域,隨後逐步走向toC應用。
——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
從全球範圍來看,人形機器人已有商業應用場景預期落地,例如巡邏、物流倉儲;商業化進程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則有EVE和Digit。具體而言,美國1Xtechnologies公司與ADTcommercial公司共同研發的人形機器人EVE目前已成功應用於巡邏安保場景;Digit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在物流倉儲環節,進行的任務主要包括卸載貨車、搬運箱子、管理貨架等,預計將在2025年上市。
在政策、資本以及技術度賦能下,人形機器人市場的潛力有望被加速釋放。未來的商業應用場景有望滲透進入服務業、製造業等領域。馬斯克曾表示其設計特斯拉機器人的遠景目標是讓其服務於千家萬戶比如做飯、修剪草坪、照顧老人等。目前較有潛力的人形機器人發展方向主要面向製造業、航天探索、生活服務業、高校科研等,預計2025年人形機器人將有望實現製造業場景應用的突破,小批量應用於電子、汽車等生產製造環境。
根據2023年5月GGII發佈的報告預測,預計到2026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中的滲透率有望達到3.5%,市場規模超20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億美元。參考服務機器人市場約佔全球市場25%的數值測算,203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50億美元。
賽迪顧問先進製造業產業研究分析師高超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尚處於產業化初期,大多數人形機器人企業仍處於樣機研製和小批量試產階段,潛在用戶能選購的範圍有限,市場遠未充分打開。
英偉達CEO黃仁勳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人形機器人”這一全新類別設備將成爲大衆化製品,其製造成本將會“遠低於”人們的預期。他直言: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在1-2萬美元。若G1在9.9萬(不到2萬美金)的售價下仍有利潤空間,那麼G1的成本不到2萬美元。
萬聯證券研報指出,目前,國產人形機器人正在通過接入機器模型,驅動AI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動作執行的準確度和連續性均在持續進步。隨着技術進步、產品創新、成本控制、產業鏈完善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動,國產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進程不斷加速。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人形機器人(仿生人)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功能的企業查詢平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