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航美)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應納稅所得額是什麼意思
應納稅所得額指的是應當計入個人所得稅計算的金額,是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得出的應納稅所得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餘額爲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擴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三條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繳納稅款。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繳納稅款;稅務機關通知限期繳納的,納稅人應當按照期限繳納稅款。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申報納稅。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申報納稅。納稅人因移居境外註銷中國戶籍的,應當在註銷中國戶籍前辦理稅款清算。
參考資料來源:國家稅務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計算的辦法:
1、企業所得稅的應納所得額爲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
2、個人所得稅的應納所得額爲居民個人取得收入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如何計算?
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分爲直接法和間接法兩種。
直接法: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間接法: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
在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或減按照稅法規定調整的項目金額後,即爲應納稅所得額。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資料擴展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製爲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入,均不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應納稅所得額怎麼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應該這樣計算:居民個人綜合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其每年的收入總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各項法定扣除後的金額;而經營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每年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額等。
一、應納稅所得額該如何計算
1、應納稅所得額應該這樣計算:居民個人綜合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其每年的收入總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各項法定扣除後的金額;而經營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每年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額等。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什麼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它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准予扣除項目後的餘額,即: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准予扣除項目金額。
1、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准予扣除項目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2、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扣損後的餘額。
3、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更多關於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什麼,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應納稅所得額怎麼算
它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
內容:
一、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二、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三、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准予扣除
四、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五、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發生的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和其他應當作爲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作爲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
六、企業對外投資期間,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七、企業使用或者銷售存貨,按照規定計算的存貨成本,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八、企業轉讓資產,該項資產的淨值,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九、企業在彙總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其境外營業機構的虧損不得抵減境內營業機構的盈利。
十、非居民企業取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爲應納稅所得額;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淨值後的餘額爲應納稅所得額;其他所得,參照前兩項規定的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製爲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爲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